略過產品資訊
1 / 1

新經典文化

從前,有個錄影帶店

從前,有個錄影帶店

定價 HK$127.00
定價 售價 HK$127.00
銷售額 售罄
結帳時計算運費
你知道好萊塢明星曾經因為收藏電影錄影帶被抓嗎?
你知道沒有錄影帶,可能就沒有昆汀・塔倫提諾嗎?
你知道為什麼說Netflix的身上留著錄影帶的血嗎?
 
「異聞筆記」版主葉郎 備受期待的第一本書
從電影院到錄影帶到Netflix,他寫出比電影還精彩的一場觀影革命
 
  寫作二十多年來,他用文字讓更多人對影視上癮!
  他經營的臉書粉絲專頁「異聞筆記 / Dr.Strangenote」近十萬粉絲追蹤,是狂愛電影者的必讀聖經,
  從電影配樂、影壇八卦到超前各大媒體的產業觀察,
  掌握影視最新動向,開創電影書寫新紀元。
 
  「錄影帶的故事跟所有科技媒介的故事有非常接近的發展模式:新生的刺激和興奮、本能的恐慌和抵抗、打亂又重組的秩序、雨過天青之後的百花齊放,最後上場的是遲暮將至的感傷和悼念。相信我,這個故事會比錄影帶裡頭的電影還要精采。」──葉郎
 
  錄影帶定義了現今人類的生活方式──
  .錄影帶店的租片模式,影響了你現在每天打開的串流平臺
  →錄影帶出租不但孕育出連鎖龍頭百視達(Blockbuster),Netflix也是從影片出租起家。
  
  .錄影帶的零售模式,影響了你手機、電腦裡的資料庫
  →錄影帶讓影迷第一次可以合法收藏一部電影,人人都能在自己的客廳裡扮演策展人、排片人。
  
  .錄影帶的「暫停鍵」,影響了社群媒體上瘋傳的哏圖
  →錄影帶讓影迷第一次可以將電影定格、快轉、慢動作觀看,創造觀看一部電影的全新方式。
 
  .錄影帶的「快轉鍵」,影響了現今人們如何消費色情內容
  →錄影帶間接導致色情電影院、色情明星失去市場。家用錄影機普及後,更催生出Onlyfans的祖師爺。
 
  30篇文章、3大主軸,探尋錄影帶的前世今生
  錄影帶興亡錄-錄影帶誕生之前的混沌、好萊塢大戰錄影帶、錄影帶的獨立美學、錄影帶之死和Netflix的崛起……
  VCR世代-百視達的生與死、個人片庫的新迷影文化、盜版錄影帶的冒險史……
  錄影帶的次類型-《AV帝王》與色情錄影帶的王朝、布袋戲、音樂錄影帶和珍・芳達錄影帶……
 
  曾經,擁有電影是一種犯罪,「在家看電影」並不像今日在家看Netflix那樣理所當然。本書從錄影帶誕生之前說起,一九七〇年代以前,好萊塢便阻止人們擁有電影拷貝,卻有一群反骨的影迷冒著被FBI逮捕、生命危險,偷藏電影膠捲、地下交易,就是為了將電影院裡的「一瞬之光」帶回家。
 
  好萊塢片廠總擔心拷貝導致市場秩序的崩解,於是Betamax錄影機問世之後,觸發了版權方和拷貝方的首次法律大戰。纏訟多年後,美國最高法院做出歷史性判決,從此扭轉了電影業、唱片業和其他科技創新的命運。與此同時,漸漸退場的Betamax逐漸被VHS、LD(LaserDisc)取代。
 
  一九八〇年代,錄影機逐漸以平易價格進入家家戶戶,色情工業的生產者和消費者身為科技最前緣的冒險家,在網際網路誕生之前帶動了VHS色情錄影帶的盛行,進而讓成人電影院、色情明星絕跡;輕易上手的家用攝影機Camcorder普及後,越來越多素人拍攝私密影片、相互交流,催生出Onlyfans的始祖。
 
  錄影帶輕便、容易流通的特性,也打破過往蘇聯政權下由警力、KGB情治人員構築的鐵幕:俄羅斯的惡搞配音員、羅馬尼亞的盜版錄影帶口譯,形成獨特的文化風景;烏克蘭的政治領袖、商業巨頭甚至都出身自錄影帶出租店?!
 
  在昔日的臺灣,第一批本土錄影帶店則醞釀出《豬哥亮歌廳秀》、霹靂布袋戲等「錄影帶特有種」。電視節目受到嚴格管制的時期,錄影帶也成為接觸新鮮異國文化的出口,志村健、《豬哥亮歌廳秀》、豬木摔角、布袋戲錄影帶,成為一代人的集體記憶。錄影帶店也在臺灣各個角落演變成顧客在包廂裡看片的MTV。
 
  錄影帶出租店是電影是上最盛大的一次革命。錄影帶店出身的昆汀・塔倫提諾跳脫過往電影業人才培育方式,樹立出獨一無二的美學觀點。珍・芳達錄影帶所代表的健身錄影帶、麥可.傑克森《戰慄》等音樂錄影帶,則將錄影帶的內容產製推向高峰。
 
  一九八〇年代中期迎來百視達連鎖店蔓延全球,注定席捲整個產業的創新商業模式,最終卻走上末路,背後有哪三大理由?DVD挟著哪些優勢竄起,一時蔚為「全民商品」?以線上出租、DVD郵寄到府起家的Netflix等,又如何以創新經營模式,讓OTT平臺再一次革新我們觀影的方式?
 
好評推薦 
 
  王師/牽猴子總經理
  李烈/製片
  侯季然/電影導演
  重點就在括號裡/劇評人
  倪重華/真言社創辦人、前臺北市文化局長
  馮勃翰/「影視幕後同學會」Podcast主持人
  聞天祥/金馬執委員會執行長
  劉怡汝/國家兩廳院藝術總監
  膝關節/影評人
  藍祖蔚/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董事長
 
  這是一本我們等待已久的深度企劃影視內幕之作!──王師/牽猴子總經理
 
  讀葉郎的文章,就像走進影視工業的後臺,這裡的故事比幕前更精彩、更真實,也更有人味。──侯季然/電影導演
 
  葉郎對產業歷程的梳理和相關人、事、物的生動重現非常有魅力,連曾經身在其中的人都能處處有驚喜。──倪重華/真言社創辦人、前臺北市文化局長
 
  每個主題都提醒著我們某個時代的瘋狂印記,應該也只有葉郎可以把這樣的「歷史」旁徵博引,說得出神入化了吧。──劉怡汝/國家兩廳院藝術總監
 
  葉郎熟悉影視產業超過半個世紀,寫出令人嘖嘖稱奇的產業觀察文。──膝關節/影評人
 
  一位用功的電影愛好者,一位懂得用白話文寫下電影傳奇的書寫者,葉郎出書是影迷的福氣。──藍祖蔚/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董事長
 

Materials

Dimensions

Care information

查看完整資訊

Image with text

Pair text with an image to focus on your chosen product, collection, or blog post. Add details on availability, style, or even provide a review.

Button lab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