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過產品資訊
1 / 1

聯經

為社會而設計 (二版)

為社會而設計 (二版)

定價 HK$120.00
定價 售價 HK$120.00
銷售額 售罄
結帳時計算運費
 時尚的外觀=剛上市就過時?
  設計產品不再是「必需品」,而是突顯品味的「裝飾品」
  設計成為一種用來獨佔、區隔社會地位的武器,是有錢人的雅痞樂趣
 
  當「設計」與消費文化及生活品味結合,刺激消費成了最高指導原則,
  時髦卻短壽的商品正左右著社會的價值體系。
  設計究竟為誰服務?
  是我們的消費欲望,還是真正的社會需求?
 
  1979年,索尼(SONY)公司推出了隨身聽、隨身看、手提CD播放器,商業設計開始以創造美好生活型式為訴求吸引消費者。SWATCH手錶不再將報時精確當作手錶的賣點,而是以五顏六色的時尚配件自居,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欲望。海尼根的WOBO計畫曾試圖將啤酒瓶做成可回收再利用的建築磚塊,卻因為利潤太低及外形無法刺激消費者購買而宣告失敗……
 
  「設計」原應是為消費者服務,滿足其需求並解決問題,但在消費主義的發展下,「品質」和「附加價值」的吸引力是呈現產品身分和地位的關鍵。設計師不斷替換更新各種造型樣式的產品,為企業刺激銷量,逐漸遺忘設計師的社會責任——為第三世界、環境保護、身心障礙者、醫療設備、實驗研究,及突破性的概念而設計。
 
  《為社會而設計》並非一本反設計的書,更貼切地說,它反對的是消費主義設計。本書透過對資本主義下「消費者導向設計」發展的分析,以及因相關問題衍生而來的「綠色設計」、「責任設計與倫理消費」,以及「性別觀點」等議題的探討,檢視設計對社會的意義,以及對社會意識與價值觀的影響,藉此重新檢視設計的作用與定位。如在「綠色設計」一章中,作者提出「美體小舖」的綠色經驗,討論企業在營利與社會責任間獲取平衡的可能性,以及一項商品從生產、運輸到報廢所必須面對的「綠色」抉擇,和這些決定對消費者的影響,充分顯現了設計與消費主義間相互糾葛的複雜關係。
 
  近年來在台灣,由於產官學的重視,設計相關產業已然成為熱潮。然而,檢視設計師的角色,多半還停留在過去的觀念:創造吸引人的商品以鼓勵消費,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為企業增加利潤。然而,在此「拼經濟」的同時,也是我們省思設計與設計師在社會所扮演角色的最佳時機。正如維克多・巴巴納克(Victor Papanek)所言:「任何設計方案的『對錯』將取決於我們賦予此項安排的意義。」設計師視野的盡頭不應該只有產品及銷量,而應是社會與人。

Materials

Dimensions

Care information

查看完整資訊

Image with text

Pair text with an image to focus on your chosen product, collection, or blog post. Add details on availability, style, or even provide a review.

Button lab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