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卷
紅毯戰爭:中國與好萊塢的全球文化霸權交鋒
紅毯戰爭:中國與好萊塢的全球文化霸權交鋒
無法載入取貨服務供應情況
本書深入剖析過去數十年來,好萊塢與中國在影視產業中的角力與共生關係。作者舒瓦澤為資深好萊塢記者,歷經十年調查寫作,為讀者描繪出一幅生動鮮明的圖景:一開始,好萊塢扮演「老師」,傳授商業電影製作經驗給渴望學習的中國「學生」,之後中國憑藉龐大的市場潛力與經濟實力反轉地位,好萊塢轉而主動迎合中國的審查制度,不惜大幅修改劇本以尋求資金;甚至中國在「學成」後,將成品結合「一帶一路」政策,開始向世界放送「大外宣」——這不僅是影視產業的龍頭之爭,更是中國崛起對美國文化霸權地位的挑戰。
全書共分三輯。第一輯聚焦於好萊塢嘗試進入中國市場,遭遇哪些文化與政治壁壘。以迪士尼的《達賴的一生》和索尼影業的《火線大逃亡》為例,這兩部九〇年代末期的作品,因觸及敏感的西藏議題,引發中國政府強烈反彈,導致電影公司在中國的業務一度被封殺。這讓好萊塢深刻體認到,在中國做生意,要優先考量「政治正確」;為了打入市場,必須學會「自我審查」。
隨著中國經濟起飛,第二輯描述好萊塢為了龐大的中國市場而調整策略。例如,派拉蒙影業為了讓《末日之戰》在中國上映,主動刪除了暗示殭屍病毒源於中國的場景;《紅潮入侵》重拍版為了避免觸怒中國,竟用特效把入侵美國的敵人,從中國改為北韓。
第三輯將焦點轉向中國,探討在習近平領導下,電影產業如何被納入國家軟實力戰略。中國不僅成功複製好萊塢的商業模式,更進一步轉化為服務政治目的的工具,積極打造「主旋律」電影。以《戰狼2》為代表的國產大片異軍突起,創下驚人票房,投射出中國觀眾強烈的愛國情感與對本土英雄敘事的需求。同時,中國也透過「一帶一路」等計畫(例如,四達時代集團在非洲推廣衛星電視服務),積極將文化產品與價值觀輸出到全球,試圖建立有別於西方「自由民主」的另類敘事。
舒瓦澤運用在《華爾街日報》擔任記者的經驗與人脈,透過大量訪談(包含好萊塢高層、導演、演員、中國官員及普通觀眾)、具體且深入的影視作品實例分析,以及對公開資料、新聞報導和學術研究的梳理,寫就一齣描繪好萊塢與中國互動關係的三幕劇。然而,這不代表這齣戲已近謝幕;相反地,這場全球文化霸權之爭,才正要開始……
